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为何曾打得东吴损兵折将
因为黄承彦靠的是训练士兵们的射击,以此加强军队实力,在行军打仗中靠射箭击退了东吴的将领。在《三国演义》中,黄承彦的身份十分神秘,除了是黄月英的父亲外,其实相关叙述并不多,后来有人查证,说黄承彦的原型其实是大将黄祖。
黄祖作为东吴统治者最头疼的人是有原因的,孙策和孙权虽然曾多次将他击败,但是每次都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因为黄祖的作战能力其实很强,他虽然败绩很多,但是每一次战败后其实都能够找到契机逃脱,并迅速东山再起,这其实需要很强的能力才有可能做到的。而《三国演义》中因为戏剧化描写的原因,导致黄祖在里面的形象其实非常粗鲁无用。文章源自很文博客https://www.17gua.com/吃瓜网-https://www.17gua.com/71034.html
孙策兄弟之所以痛恨黄祖是因为黄祖杀了孙坚,因此黄祖和孙策兄弟之间是有杀父之仇的,孙策兄弟才会对他穷追不舍。但是在东吴与黄祖的多次交战中,黄祖也并不是总输,能够击败孙坚并夺其性命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此,黄祖的带兵作战能力很强。而黄祖最擅长的就是打水战,他的军队制造的巨舰在当时无论是攻击还是防守都非常厉害,而且黄祖手下的士兵射击能力很强,东吴还因此失去了凌操和徐琨两员大将。文章源自很文博客https://www.17gua.com/吃瓜网-https://www.17gua.com/71034.html
文章源自很文博客https://www.17gua.com/吃瓜网-https://www.17gua.com/71034.html
在当时,东吴之所以那么头疼黄祖也正是因为黄祖的巨舰对东吴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最后,东吴能够击败黄祖并将其杀死,很大原因是因为凌操的儿子凌统带人毁了黄祖的巨舰,否则的话,东吴与黄祖之间的恩怨还不知道要何时才能了结。文章源自很文博客https://www.17gua.com/吃瓜网-https://www.17gua.com/71034.html
诸葛亮岳父黄承彦那么厉害,却为何他一生都不曾入仕
黄承彦本是非常了得,据说可以破解诸葛亮的八卦阵,但是他其实本身就是当时社会上层圈子中的一员,根本不存在能不能入仕一说。之所以不入仕,更多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他不想入仕。文章源自很文博客https://www.17gua.com/吃瓜网-https://www.17gua.com/71034.html
黄承彦文章源自很文博客https://www.17gua.com/吃瓜网-https://www.17gua.com/71034.html
黄承彦本身就是南郡大士蔡讽的女婿,是荆襄地区豪强大族中颇有影响的头面人物之一,混迹在襄阳名士上层社会圈子中。对于他而言,当不当官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因为做官与否对他的影响不大,而他又无心仕途,所以也就没有随诸葛亮一同出山。文章源自很文博客https://www.17gua.com/吃瓜网-https://www.17gua.com/71034.html
而且黄承彦是诸葛亮留下来救陆逊一命的人,他如果成为蜀汉的官员,刘备一旦得知他做了这样的事情,即便他是诸葛亮的岳父,刘备也不会轻饶他。黄承彦只是一个闲云野鹤,不受刘备的制约,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刘备也不能对他做些什么事情来泄愤。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黄承彦最终也没有入仕为官。
刘备
黄承彦在演义的里非常的神秘,典型的神龙见首不见尾。黄承彦曾经在刘备第二次拜访茅庐时现身一次,再次出现就是指点陆逊走出诸葛亮设置的八阵图石阵了。这里也是疑点重重,首先是黄承彦为何知道诸葛亮会在这里布下八卦阵,为何又知道陆逊被困其中,按理说他也没有什么动机需要指点陆逊走出石阵。不过当提出这些疑问的时候其实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那就是很有可能是诸葛亮告诉他的。
诸葛亮
每个人选择的方向不同,有的人选择出山为自己选择的忠主效力,但也有的人选择归隐山里,享受田园生活,这都是可行的,只不过是通往自己想象的生活中的两种途径,不管怎么样来说自己幸福快乐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好。
三国黄承彦的生平事迹
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是沔南名士,是荆襄地区最上层社会人物,这一点几乎是没有争议的。黄承彦在三国演义的书中是一个神秘人物,可谓神龙不见首尾。黄承彦一生没有异地出仕做官的记载,作为当地豪绅与名士,安葬地无疑应是在家乡。根据碑文所云是“黄的生前友士在一起相议,立了此碑。”这里有两处疑点:一说是黄承彦一生没有异地出仕做官的记载,何以《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中,有诸葛孔明之岳父黄承彦指点陆逊走出八阵图的故事?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黄承彦是随诸葛亮一起出山的,一直在幕后充当诸葛亮的私人智囊,这一点恐怕连蜀军上下整个都蒙在鼓里,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诸葛亮高、大、全的形象!第二个疑点就是:黄承彦死后,仅由黄生前友士在一起相议立了碑。诸葛亮乃一代人臣,集忠孝节义于一身,仅以汉相的地位,也不至于让其岳父如此寒碜吧?而且不见有任何祭奠文章遗传下来,倒是涕零满面给那个扶不起的阿斗皇帝的《出师表》辉煌至今,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如果我们尝试如下的推理,也许能够得出一个合理的逻辑。黄承彦在刘备二顾茅庐时现身一次后,再次现身时就是指点陆逊走出诸葛孔明摆下的八阵图石阵了。当诸葛亮闻知陆逊火烧刘备连营七百里时,当时就仰天长叹:汉朝气数尽矣!如丧考妣。缘何还有后来的伐魏兴汉之壮举呢?难道诸葛亮不是未卜先知,只是随便叹口气玩玩的?事情当然不是这样的,诸葛亮也不完全是泛泛之辈,他担心的也不完全是东吴。他算定的结局是:陆逊必定会身陷他预先布下的八卦石阵遭到覆没,但他没有料到的是,曹魏大军已趁机逼近东吴,只待东吴空虚,一举吞并东吴,然后两军合为一路,势如破竹追剿蜀军,亡蜀指日可待也。这就是诸葛亮深感末日来临,长叹一声“汉朝气数尽矣!”的根本原因。当前形势,除非东吴大军及早回师防御,抵抗魏军,方可缓解蜀、魏两国的灭顶之灾。如何才能得解呢?那就是释放身陷八卦石阵的陆逊,并晓谕厉害,使之不再继续穷追刘备,以免被曹魏得了鱼翁之利。刘备经此败战,狼狈逃窜到白帝称帝后,不久就含恨托孤而死。火烧连营可以说是蜀国的国仇了,说陆逊是蜀国的甲级战犯一点也不为过。被家仇国恨烧昏了头脑的蜀军,恨不得将陆逊及其十万大军碎尸万段、食肉寝皮,就算诸葛亮被黄承彦提醒,又怎么提出来放回陆逊呢?!此时的黄承彦忧心如焚,因为《隆中对》原本就是他一手在策划,诸葛亮只不过是一个执行者,真正的内涵只有黄承彦一个人深知,在这紧要关头,黄承彦终于忍不住从诸葛亮的幕后帐中跳将出来,冒天下之大不韪,释放陆逊,并阐明大义,令陆逊感激钦佩不已,发誓永不侵犯。事实果不出黄承彦所料,由于陆逊及时回师,遏制住了曹魏吞并东吴的如意算盘,也为刘备称帝赢得了时间,当然,也才有了后来的诸葛亮穷兵黩武、伐魏兴汉之举!黄承彦顾全大局释放陆逊之后,并没有被蜀国最高核心统治层所理解,而是以叛国罪秘密处决了黄承彦。诸葛亮权衡厉害后,最终以保持沉默为代价,被核心统治层允许不被牵连而继续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为什么要帮陆逊破八卦阵
黄承彦,汉朝末期沔阳地区的一个名士,他后来娶了一个大名士的女儿,就成为了襄阳地区上层圈子里的名人,他把女儿黄月英嫁给了诸葛亮,成了诸葛亮的岳父,与此同时,他还和庞统、司马徽、庞德公以及徐庶等人的关系特别好。
刘备在三顾茅庐的时候曾经遇到过他,他在夷陵之战后从诸葛亮在重庆奉节县布置的八卦阵中救出了陆逊。
他本来是诸葛亮的岳父,可是他又为何要出手救陆逊呢?原因是这几点:
1.蜀国和吴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当时刘备是为了给关羽和张飞报仇,所以才带兵去攻打吴国,吴国的大将陆逊火烧连营,导致蜀国元气大伤,而曹丕又带兵跑去攻打吴国,当时吴国阵营中陆逊可以说是顶梁柱,如果蜀国杀掉了陆逊,那么曹魏就会把吴国灭掉,而吴国一灭,蜀国就会被曹魏给灭掉,蜀吴两国的命运本来就紧密联系在一起,少了谁都不行。
2.让陆逊抗魏
当时吴国阵营中人才缺失,陆逊扛起了大旗,他是绝对不能死的,诸葛亮此举也只是为了震慑东吴,并不是真的想杀陆逊,所以他岳父跑去放走了陆逊,他们希望的是陆逊能够回去抗击曹魏,这样蜀国才有机会休养生息,恢复军队的战斗力和国家实力。
3.有诸葛亮的授意,岳父本身也很善良
本来刘备想要出兵伐吴,诸葛亮就很反对,因为诸葛亮知道吴蜀必须友好相处,据说他某天夜观天象,知道吴国不能灭,陆逊也不该死,所以他就决定让人去放了陆逊,他身边找不到合适的人去把陆逊放出来,所以他就让岳父去做了这件事,岳父本身也是一个善良的人,不忍心看到陆逊等人被困死在阵中,所以就现身带他们走出来了。
诸葛亮岳父放走陆逊的事应该是在他的掌控中的,不然诸葛亮也不会置之不理。
在《三国演义》中,黄承彦为何会把女儿嫁给诸葛亮
透过历史的瞳孔可以看到历史长河波澜壮阔,同时也蕴含着哲理,让我们一起推开历史的大门,感受古人的智慧吧
三国时期的襄阳曾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莫做孔明择妇,只得阿承丑女。”意思是说,“大家不要像诸葛亮那样选择老婆,娶了黄承彦的丑女儿”。史书记载,“(诸葛亮)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
用现在的网络语言来形容诸葛亮,就一个词:男神。“男神”诸葛亮怎么就娶了“丑女”呢?按理,诸葛亮跟“丑女”黄月英八竿子打不着,可她偏偏身在权贵之家。黄承彦是襄阳的大名士,此人善于结交当时的名流们,比如庞统、庞德公、司马徽、徐庶等人,都与黄承彦交好。
不仅如此,诸葛亮未出山时曾多次向黄承彦请教,二人一来二往便熟悉了。对于诸葛亮这个年轻后辈,黄承彦也非常看好,于是决定主动替女儿向诸葛亮提亲,“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配。”
就是说,我有一个女儿,长得很丑(自谦之词),头发很黄,皮肤又很好。虽然长相很一般,但我这个女儿的才能应该能和你相媲美。对于这门亲事,诸葛亮欣然应允,“(黄承彦)即载送之。”
事实上,黄承彦说自己女儿是“丑女”应该是自谦的说法。黄承彦把女儿的才能与诸葛亮比肩,并不是说自己女儿真的具有诸葛亮那样的才能,而是女儿是当时女子中的佼佼者。诸葛亮愿意娶黄承彦的女儿,其实是一场政治联姻。
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荆州的蒯氏家族的蒯祺,二姐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要知道蒯氏、庞氏都是荆州的大家族,拥有很大的话语权。反观黄承彦,妻子是荆州大户蔡讽的女儿,而蔡讽的儿子蔡瑁更是如雷贯耳。
表面上是黄承彦之女和诸葛亮结为亲家,事实上却是荆州的蒯、蔡、庞、黄四大豪门家族的联盟。用现在话来说,就是强强联合。退一步来说,黄承彦主动给女儿找婆家,可能不是黄家自己的主意,而是几个大家族都需要看到的结果。
同时,诸葛亮虽“管仲、乐毅”,可也是需要一个舞台的。以诸葛亮的智慧,他很清楚接受黄承彦提出的这门亲事带来的好处,与荆州大家族形成联姻是到时人们梦寐以求的,诸葛亮也不例外,这让他至少少奋斗十年。
评论